在沒有講泥泵的特性曲線應用與調節前,先了解一下排泥管特性。
第五講 排泥管
排泥管組成:
排泥管由陸上管、水上浮管、水下潛管、船上吸管和排管及管路附件組成。目前使用最多是鋼質排泥管,標準管長6m,有條件可用12、18、24m。世界上使用有荷蘭、日本的等標準,目前國內還沒用國家標準。
陸上管線由排泥管、縮口、彎頭、三通、閘閥等組成:
管口加縮口
排泥管各種彎頭:30°、45°、60°、90°
三通加閘板閥
三通連接
四通管
水上、水下管線由排泥管、橡膠管、浮筒、排氣閥、管子錨等組成:
橡膠管
船尾自浮橡膠管
水上排氣閥
管子錨
錨浮漂、
管子連接各種螺拴
水上排泥管
還有:
排泥管球形接頭、船用吸、排泥管閘閥、真空釋放閥
船上管線由吸泥管、排泥管、彎頭等組成:
船上排泥管中部連接產量儀(內有鉻60放射源測取濃度)
船尾旋轉彎頭連接水上排泥管
管路特性曲線
管路特性; 用h表示單位米/水柱或Kpa ,壓力單位。
泥泵有泥泵特性,管路有管路特性。它表示泵送液體在某一管道內流動所產生的能量變化,這部分能量包括:克服流動阻力所消耗的能量(水頭)、速度能量(水頭)、和位能(高程水頭)。
1、管路特性含義; 液體在管路中流動為克服阻力損失能量(用米水柱表示),與液體流速(或流量)的平方成比例。
不同直徑、長度和平面形狀的管路具有不同管路特性曲線。
管理特性曲線
2、管內流速
1>、臨界流速; 用Vc表示
定義:即管內固體即將沉淀,但尚未沉淀時,排泥管中的最小流速。
排泥管中泥漿流動可分為四種流態:
A、 均勻流速;
B、 準均勻流速;
C、 非均勻流速;上部懸浮,下部輸移;
D、 非均勻流速:上部流動,下部有淤積層;
不同土類、不同濃度有不同臨界流速!
2>、實用流速;亦稱經濟流速 用Vp表示
實用流速大于臨界流速,選擇實用流速,如流速過大泥泵功率消耗增大;吸排泥管阻力增大,若超過吸入能力時,亦要降低泥漿濃度。如流速過小,將近臨界流速,則排泥管中易淤積,甚至堵管。因此選擇實用流速要注意:
A、盡量濃度大,但不要影響流速;
B、不會使管內阻力增大的細顆粒土可適當取大些流速;
C、土質復雜、濃度變化大,流速可以大些;
D、流速大,摩阻大,增大泥泵功率和油耗量。如能增加生產率仍可取大流量。實用流速與臨界流速關系:
Vp=Kv*Vc
Kv: 為系數,根據土質和經驗而定。
3>、管路沿程摩阻損失與以下有關:
排泥管直徑、長度、管壁粗糙度、彎頭大?。ǘ嗌伲?、閘閥形式和數量等。
計算公式:h沿=λ*L/D* V2/2g
在基本了解泥泵特性和排泥管特性后,接下來我們將專題講一講泥泵的特性曲線與排泥管特性曲線應用與調節前。
思考題:排泥管如何鋪設最合理?為什么?
現場管線設備管理職責是什么?
總監 宋元興
主講 丁和章
助講 范寰
熱線聯系范寰 022-66316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