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歷史
古代:四千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F在天津處于的位置原來是海洋,黃河改道前由泥沙沖積形成,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縣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固定。漢武帝在武清設置鹽官。
隋朝:隋朝修建京杭運河后,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在蘆臺開辟了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
北宋:歸遼國管轄,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南宋:金國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在今天后宮附近已形成街道。是為天津最早的名稱。
元朝:元朝改直沽寨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朝:明建文二年(1400年),鎮守北京的藩王朱棣為了同他的侄子明惠帝爭奪皇位,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后來朱棣作了永樂皇帝,為了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歷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
清朝:清朝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并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至1949年):1948年11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及地方武裝一部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張家口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了戰略性決戰,即“平津戰役”。1949年1月15日凌晨5時,人民解放軍東西突擊集團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1月17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
天津文化
天津時調
簡介:天津時調是天津市特有的曲藝曲種,來源于傳入天津的各地民歌小調,多為一人獨唱,也有個別曲目可二人對唱,從20世紀20年代出現專業藝人登臺演唱。
唱腔:有[靠山調]、[鴛鴦調]、[喇哈調]等,句式以7字句為主,長短相間,有慢板、中板、二六板、垛子板等板式之分。
伴奏樂器:大三弦、四胡、笛、揚琴、低胡、大阮等。
代表曲目:《放風箏》、《光棍哭妻》、《秦樓悲秋》、《摔西瓜》、《紅巖頌》等。
天津快板
簡介:天津快板是由天津時調演變而來,句式靈活,幾言皆可,但要求上下句對仗,尾字押韻,可通篇一韻到底,也可中途換韻,創造性地使用了“賦、比、興”,風格粗獷、明快、幽默,其最高境界可用“平如無風湖面,爆如炸雷閃電,脆如珠落玉盤,美如酒醉心田?!敝械摹捌?、爆、脆、美”四個字來概括。
伴奏樂器:竹板、大三弦和揚琴等。
代表曲目:《千錘百煉》、《劫刑車》、《巧劫獄》、《熔爐煉金剛》和《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
評書(又稱:說書)
簡介:評書是形成于清朝初期的曲藝曲種,為藝人王鴻興所創,后傳于弟子“三臣”(安良臣、鄧光臣、何良臣)、“五亮”(不祥),表演時只有一人,只說不唱,無任何伴奏樂器,只有醒木一只作為道具,結構嚴謹、環環相扣,一部長篇則則由幾個“柁子”(段落)組成,而柁子則又由幾個“梁子”(故事)組成,梁子又可分為多個“和子”(懸念),評書有“表”(敘述)、“白”(摹擬)、“評”(評述)之分,技巧有“開臉兒”(即表現生動具體的形象)、“擺砌末”(描述人物活動的環境)、“賦贊”(贊美)、“垛句”(又稱“串口”,即夸張、烘托)四種
相聲
簡介:天津是培養相聲名家的搖籃,著名的有李德錫、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等,相聲是一種以“說、學、逗、唱”為手段的喜劇藝術,形式按表演人數可分為“單口、對口和群口”三種,一段完整的相聲一般由“墊話兒”、“瓢把兒”、“活”、“底”等幾部分組成,語言明快幽默,為廣大觀眾所喜愛。
旅游特色介紹
作為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天津始終有種淡定的氣質——不爭;天津人則更愿意過自己的小生活——茶館、相聲、海河漫步。有著一張好嘴的出租司機也很自謙“咱這天津衛,沒法和北京上海比!”但語氣中透著一股難以覺察的自傲。畢竟,清朝時,天津不僅是拱衛京畿的重要門戶,更是整個北中國的商貿中心。
落魄的皇室貴族、曾經的政府要員、激進的革命黨人,都曾混居在這片土地,第五大道更像如今的北京三里屯,洋面孔出出入入,都是有身份的人。昔日的種種輝煌如今散落在新天津的各個地方,如果你喜歡天津,那些市井風物都等著你去慢慢體味。
10種方式體會地道天津味
天津一:尋訪五大道
五大道位于天津中心市區的南部,是以成都、重慶、常德、大理、睦南及馬場為名的五條街道。其實,“五大道”并非一個正式的地名,只是流傳甚廣的俗稱。往日歐洲八國曾在五大道各自圈地為界,所以這里擁有迥異的交通系統,異國文化在這些街道上充盈著。細看之下,就能發現五大道老洋房前的牌子上,透視著中國近代史的歷史和滄桑。舊時五大道的住戶洋人很少,多為中國人,這些西洋建筑在住戶手中變得又略有些本土,十分隨意,所以是種其樂無窮的體會。
天津二:名流茶館,追憶時光
天津的名流茶館有2處,分布在:新華路和古文化街內。如果去不妨就去新華路這一家,游人較之文化街的少些,更加地道。馬三立、王毓寶、關學曾、駱玉笙等均在此登臺獻藝?,F在的名流茶館仍是當下天津最紅的曲藝社區登臺的地方,老中青三代曲藝家在此同時表演的情景很常見,舞臺旁邊有傳統工藝品和特色小吃,演出則分為早、中、晚場。
地址:和平區新華路177號文化館二樓。
天津三:怎能錯過天津德云社北京德云社的相聲聽著過癮,到了天津也算回歸曲藝老家,郭德綱的天津德云社不能錯過。在天津德云社能聽到更多傳統段子,可謂原汁原味。
地址:和平區鞍山道28號(八一禮堂)
天津四:過燕樂茶社的市井生活
燕樂茶社相當平常,平常到極易被錯過。這個位于和平區一條破街道里的茶社,條件很簡陋,服務生也不漂亮,一個茶杯,一個暖瓶,自己找地方落座。劇場不大,舞臺不高,觀眾相當互動,嗑瓜子、喝茶水、低聲聊天、拉拉家常,天津人就這么生活的。嘿,還有,以前馬三立老先生就在這里說相聲哦。
地址:南市榮吉大街64號
天津五:大金臺曲苑看票友PK
曲藝在天津絕對是扎了根的,如果你是一位蠢蠢欲動的相聲愛好者,已經不安于在臺下欣賞別人說,那你應該來這家茶館,因為這里每月會有固定時間將演出場地讓給“相聲票友”,讓他們在這里PK,就是所謂的“相聲秀場”。票友說完,會有專業曲藝人是負責點評,場面可謂熱鬧。好好體會曲藝之鄉的魅力吧,看看天津人骨子里的幽默感。
地址:和平區赤峰道57號
電話:022-85788185(提前資訊相聲秀場詳情)
天津六:起士林西餐——地道
起士林至今還是天津最著名的西餐廳之一。這里的西餐菜式精美、花樣繁多、服務禮貌周到,總之能體會到那種傳承。起士林一層是西餅屋、二層是起士林自助餐、三次是西餐廳和啤酒屋、四層為法式西餐廳,怎么樣,夠全的吧。
地址:和平區浙江路33號
天津七:看看華麗的瓷房子
瓷房子,是天津市赤峰道一座用多件古董裝修而成的法式洋樓;瓷房子由它的主人張連志親自設計。瓷房子的材料都是張連志用他自己多年收藏的古瓷器、漢白玉石雕、水晶石與瑪瑙,以及數以萬計的瓷片為材料打造的。一座小洋樓就這樣被華麗“變身”了,所以這房子也堪稱價值連城。瓷房子還有一組不能忽略的文物,就是大小不等三百多處獅子,它們按照各自大小據守在瓷房子各個角落,隨便拎出來一件,都有歷史。
天津八:別賴床,早點攤上見
其實天津的早點攤,食物倒也不很特別,但名字卻相當有趣,糖油餅叫“糖皮”、油條叫“果子”、豆腐腦是“老豆腐”、豆漿更簡單“漿子”。認識不認識的人同坐一桌,聽著天津人邊吃邊聊,這就是天津人一天生活的開始。早點攤建議選大點的,人多的,天津市內很多國營老號口碑不錯,如食品街上的老幼樂、市區的大福來。
天津九:紅旗飯店尋覓天津老味道
天津風味餐館最知名、年頭最長的要數紅旗飯莊了,它的前身是“同聚樓”。這里的廚師各個大名鼎鼎,紅旗的“蹭蹦鯉魚”“蓮花全素”,絕對是對廚師功夫的考驗。另外,天津當地人肯定也會推薦你來這里品嘗天津大菜。是與狗不理包子,天津大麻花這些小吃完全不同的感覺。
地址:紅橋區臨水道11號
天津十:南市街,狗不理、鍋巴菜、大麻花都在這
南市食品街位于和平區繁華地帶,作為游客,想繞過這里幾乎是不可能的。南市食品街很大,建筑風格很民族,整個街像一座城池,雄偉壯觀。南市食品街顧名思義是以美食、小吃為主。這里能品嘗到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耳朵眼炸糕,還有魯、粵、湘、蘇、浙、閩、徽八大菜系,此外還有日韓料理等等,總之,只是肚子不夠大,南市街是幾天都不吃完。
天津茶館相聲小一覽
1、名流茶館:位于新華路與哈爾濱道交口,中原百貨朝赤峰道方向400米左右。和平區新華路177號天津市和平文化宮二樓。服務質量一般,桌椅很擠。
2、中國大戲院小劇場:哈爾濱道與和平路交口,對面是新華書店音像店,據渤海大樓300米左右。和平區哈爾濱道104號。
3、燕樂茶社:出了和平路商業街地帶繼續西行,見和平路與榮吉大街交口的老美華鞋店沿街順行。和平區榮吉大街66號。
4、謙祥益啜茗閣茶園:榮業大街向鼓樓方向前行,城廂東路與北馬路交口估衣街上。紅橋區估衣街謙祥益。
5、濱湖劇院:沿氣象臺路過紫金山路行至環湖中路,天塔東南方向1000米左右。河西區環湖中路6號。
6、勸業場天露茶社:在勸業場7樓,從勸業場在濱江道的門上電梯。